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,其傳染性很強,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,2~3年一次大流行。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,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。臨床上以發熱、上呼吸道炎癥、眼結膜炎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,疹退后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征。常并發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、喉-氣管炎、肺炎等,麻疹腦炎、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嚴重并發癥。
麻疹的臨床表現和特征
1.典型麻疹
可分為潛伏期、前驅期、出疹期、恢復期共四期。
潛伏期
約 10 ~ 14天。曾經接觸過麻疹患兒或在潛伏期接受被動免疫者,可延至 3 ~ 4 周。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。
前驅期
也稱發疹前期,一般為 2 ~ 4天。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:發熱、咳嗽、流涕、流淚、咽部充血等 ;麻疹患兒眼癥狀突出,可見結膜發炎、眼瞼水腫、眼淚增多、畏光、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(Stimson 線);在發疹前 24 ~ 48h 出現麻疹黏膜斑,表現為兩頰黏膜及下唇黏膜處直徑 0.5 ~ 1.0mm 大小的白色斑點,周圍有紅暈,1 ~ 2天 內迅速增多,可融合成片。
出疹期
持續 3 ~ 5天,一般為發病后 4 ~ 5天,當卡他癥狀和全身中毒癥狀達高峰時出現皮疹,最初于耳后、發際,漸次自面部、頸、軀干及四肢從上往下蔓延,最后可達掌跖,2 ~ 3天遍及全身。皮疹初為淡紅色斑丘疹,稀疏散在,直徑 2 ~ 5cm 不等,隨皮疹增多,顏色加深,且互相融合成不規則片狀,但疹間仍有正常皮膚。
皮疹增多時全身中毒癥狀加重,體溫可達40℃以上。病程中也可出現腹痛、腹瀉、嘔吐,淋巴結及肝脾大等。
恢復期
出疹 3 ~ 5天 后皮疹開始消退,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;在無合并癥發生的情況下,食欲、精神等其他癥狀也隨之好轉,體溫減退,皮膚顏色發暗。疹退后,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,7 ~ 10天痊愈。
2.不典型麻疹
由于感染者的年齡不同、機體的免疫狀態各異,病毒毒力的強弱不一、侵入人體數量的不同以及麻疹疫苗的應用,臨床上麻疹的癥狀變得不十分典型,包括輕型、重型、無皮疹型、出血型和成人型等不典型麻疹。
治療與護理
1.一般治療
臥床休息,房內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,經常通風,保持空氣新鮮,有畏光癥狀時房內光線要柔和。多飲水,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。
2.對癥治療
發熱時宜用物理降溫,高熱時可用小劑量退熱劑;煩躁時可適當給予苯巴比妥等鎮靜劑 ;劇咳時用鎮咳祛痰劑 ;繼發細菌感染可給抗生素。
3.并發癥治療
肺炎 :輕者對癥支持治療,疑有細菌感染者可選用抗生素,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并輔以必要的支持療法。
喉炎 :鎮靜、吸氧、霧化等,宜選用 1 ~ 2 種敏感抗生素,嚴重者應用糖皮質激素,喉梗阻進展迅速者應考慮氣管切開。
4.通風避光
注意開窗通氣,保持臥室空氣流通,溫度、濕度適宜,避免直接吹風受寒和過強陽光刺激。
5.注意飲食
注意為患兒補充水分,飲食應清淡、易消化,出疹期忌油膩辛辣之品。
6.保持清潔
注意保持患兒眼睛、鼻腔、口腔、皮膚的清潔衛生。
7.接種疫苗
接觸麻疹5天內,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預防麻疹發病或減輕癥狀。